发布时间:2025-10-15 18:04:32    次浏览
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制造业,正在经历蜕变的阵痛。尽管仍然困难重重,但中国制造业中正在涌动的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严冬将过”的希望,一个与过往“完全不同”的春天或已在路上。“最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2014年是持续严寒低谷之年,更是冷静理性反思之年,过去一年,我们走过一段最为艰苦的路。”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如是说。“最为艰苦”一词并不过分。刚公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9%,净利润下降91.4%,“最困难那几个月,利润都是负数”。而过去长达20年时间里,中联重科业绩都以年均50%至60%的速度增长。不仅仅是中联重科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归属中国制造的多数子行业,过去一两年中,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大背景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换难以招架,大批企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痛楚”。最突出的表现,是需求疲软以及产品价格低迷。中机联数据显示,其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持续低迷,去年1至12月累计订货额同比仅增3.55%,相当一批行业遭遇市场大幅萎缩,与此同时,产品累计价格指数连续35个月低于100%。好在,包括詹纯新在内的众多企业家的共同感受是,“最困难的日子”正在逐步过去。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反映制造业活动强弱水平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3月份报5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发展面临多种有利因素。”中机联执行副会长陈斌分析说,一方面政策环境稳定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稳增长措施陆续出台,国家已连续批复公路、机场、铁路、水利、输电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困难中涌动勃勃生机困难当前,中国制造表现出的并非消沉和哀号,一批企业或选择产业转型,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赢得新市场;或选择坚守原有优势领域,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开拓海外市场积极“走出去”……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勃勃生机。在新松位于沈阳的智能制造车间里,一台台无人驾驶的移动机器人在地面上自由穿梭,自动避开障碍搬运物品……新松出品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已占领国内市场九成以上份额,同时出口到15个国家。沈阳新松最新推出的智能送餐机器人,能自动送菜、与顾客对话交流,去年10月已在北京一家餐厅正式上岗。遭遇市场需求萎缩的传统制造业,同样展现顽强的生命力。在四川,重载货运内燃机车和调车机车研制企业南车资阳,在国内市场受挫,经过艰苦的市场开拓,出口机车占总产量之比,最高达83.9%。南车资阳先后自主研发出5大系列、42个型号的机车投放市场,多次批量出口泰国、越南、南非、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用近十年时间走出一条产能富余行业借助国际市场产能合作、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之路。迎接“完全不同”的春天春天终将来到,但这将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春天。“数据表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这中间有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也有行业结构调整加大的缘故。”陈斌用“倒春寒”形容中国制造业当前形势。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经济发展正经历阶段性调整,产业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形势复杂性不可低估。陈斌这样告诫业内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近期面临困难是多年结构性矛盾积累形成的,是产能过剩和成本刚性上升矛盾的集中体现。严峻挑战面前,全行业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将实现转型升级作为破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发展困境重要途径。“困难来临时,不能回避,更不能回家睡大觉。不要希冀一觉醒来,市场会如同过往,在短暂萎靡后回到与原来一样的水平。你的客户、客户的需求、原来的市场,已经截然不同。”一位企业家谈及眼前的形势如是说。